北京皮肤科医院简介 http://m.39.net/disease/a_9444440.html 马氏家庙,位于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是为祭祀马屋始祖马七郎六世孙千五郎的祠庙,村后后龙山有5条山梁伸向村间,故有“五马落槽”之说。该庙占地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两边顶盖飞檐翘角,中间高,两边依次梯状低落,砖砌堆斗,门额及两边泥塑人物、彩绘花鸟。门额上书写“恩荣”,下横写“马氏家庙”。 大门前两边有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鼓,两两相对。据说门口大坪原有4根华表柱,后被毁。庙内分前、后二厅。后厅中堂为神龛,上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两边是厢房,各有一圆门相通;厢房前各有天井;天井中种花木。下堂两侧各列官衔牌,正堂设屏风,屏风后正墙中开大门有走廊,与前、后厅相通;门两边各列一排执事兵器;屏风门顶额悬一匾,上书“孝思堂”;两厅中通门后顶悬一“燕荣东序”匾;厅前檐内梁悬“进士”牌匾。 前厅中有4根大梁柱,2根石柱,2根木柱,柱上梁雕龙头卷花藻井等。石柱各悬木刻联为:“宗开南宋年超八百;族立闽西派衍千支。”木柱各悬木刻联为:“数行紫诰留先泽;万里青云待后贤。”两边壁柱也各挂木刻联分别为:“孝亲重道庙谒不忘德泽;思祖追源怀宗永沾荣光”、“孝道必常怀春露秋霜祀列祖于明堂彝伦攸叙;思亲宜追远水源木本集群裔于寝室俎豆重光”、“祖基出自凤翔源长流远;马氏源从伯益族衍宗蕃”、“伯益源长流万派;扶风世系固千秋”。 厅前天井中有一通道与大门和厅相通。大门内侧左右各立一块石碑,左为明代吏部尚书裴应章《重建马氏大宗祠记》文碑,右为马驯《鼎建马氏大宗祠记》文碑。两碑大小一致。大门内面门楣墙上书:“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马时中”、“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前赠户部郎中主事马任敏赠进士出身正议大夫资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奉”、“敕巡抚湖湘赞理军务致仕”、“诏进右都御使前四川左右布政左参政户部郎中主事奉”、“敕查理辽东宣府粮储兼管屯种理部观政马驯”等字。 马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此庙建成后遭火灾,后于万历十年()又按原样重建;年重修;年装修。每年春、秋两祭,旧时以族中蒸尝田租金收入购置祭品和举行祭宴,59岁以上和有功名者可参加宴席;现由裔孙集资操办。 马氏宗祠(清流) 清流县南山村的马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七年(),为合院式宗祠建筑,土木结构,朴素端庄,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宗祠由山门堂前大坪、正堂和左右配厝等组成,面积平方米。祠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拾梁混合式结构,悬山顶,两面坡,正堂坐西朝东。堂门门前卵石铺砌的大坪上,原先矗立着左右两根石质旗杆,现已倒塌仅存地基。马氏宗祠虽不大却实用,既古朴又庄重,令人发思古之情,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正堂的中心,设有神龛,龛中供奉着当地一世祖发龙公的神位。当地老人介绍南山村历代相传:马发龙性格刚直,清廉随和,学识深厚,关心贫苦群众,在乡村教书育人,精心传授文化知识,受到群众的普遍称赞和爱戴。他逝世后,马氏裔孙为寄托对他的怀念和哀思,集资建了这座宗祠。南山村的马氏裔孙和当地群众,每逢年节或族内大事均献祭于此,通常都是宗祠、祖坟和当地的九龙庙同时祭奠,仪式颇为隆重而热烈。 马驯墓(长汀) 马驯(~),字德良,长汀四堡(今属连城)人。相传,马驯自幼勤奋好学,思维敏捷,11岁府学员,25岁登士,明景泰元年()任户部主事,天顺二年()升户部郎中,成化五年()升四川左参政,成化八年升左布政使。 明成化十七年(),马驯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湖广巡抚并兼军务。时恰逢关中受灾,大批难民流亡至湖南、湖北、广东,马驯鼎力赈灾安抚,使无数灾民得救。随后,湖南、湖北二度受灾,马驯实行减免田赋,使众多百姓得以度荒。不久,贵州守臣出兵征讨苗民,乘机大肆征收军响,搜刮民财,马驯得知后立即上奏,才得以制止。 马驯在户部任职16年,在四川任职14年,在湖广任职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马驯告老还乡,定居于长汀城郊十里铺。他还乡后著书作文,其中《咏汀州》诗作至今流传。马驯于弘治九年()五月病逝,终年76岁,其子马综奏请祭葬获准。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马驯遗体葬于长汀城郊十里铺张家 陂乐丘。马驯赐葬墓地规模宏大,布政司通支官银两,派员督造。墓地的礼仪均按巡抚一级官员营造,碑亭坊牌门楼俱全,墓道两边置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翁仲。现墓道石人、石马等均已遗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308.html |